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新政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布署和市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大力度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度过难关、恢复发展,特制订以下新政:
一、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植举措
1.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新政。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销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2.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根据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农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期货交易刺绣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充至大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3.对困难企业免除部份税收。2023年对收取房产税、城镇农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与免除。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4.着力落实大型微利企业免除企业所得税新政。对大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亿元但不超过300亿元的部份,减按25%记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付所得税。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5.企业员工医疗保险费缴交。对受新冠疫情影响,不能按量收取员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企业,可依法申请缴交。具体办法由市医疗保障局制订。(市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6.住房社保缴交。对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社保确有困难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可依法申请缴交住房社保。具体办法由市社保中心制订。(市社保中心)
7.水、气费缴交。对受疫情影响且收取水、气费用困难的企业,不停止供应;可由企业申请补办延后交费。具体办法由市水务集团、市煤气集团拟定。[市水务集团、市煤气集团,各区、县(市)政府]
8.2023年延续施行阶段性调低待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新政。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施行普惠性待业保险稳岗退还新政,其中2023年度中小微企业退还比列从60%提升到90%。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市人力公积金局、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9.免除市场主体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市、区属国有企业房子,减免3个月房租、再减半缴纳3个月房租。鼓励非国有房子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各地可统筹各种资金,对承租非国有房子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与适当扶贫。对减免房租的住户,2023年收取房产税、城镇农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第3条申请免除。[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10.企业防疫、消杀总额补助。给与小微企业2023年防疫、消杀总额不超过50%补助,根据企业规模分档补助。采取区、县(市)申报、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属地落实。[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11.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强业务额度,简化审批流程,提升业务代办效率,担保额降至1%以下。对为上海市服务业、零售业等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机构,按不低于上年度日均担保余额0.5%的比列给与保额补助。(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2.推进政企精准高效对接。用好上海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融资供需精准对接,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大力推广“企业码”“贷款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3.稳定个贷预期。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代办,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合理流动性。(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银银监办)
14.增加企业用能成本。对全市用电设备容量在160千瓦以下的中小企业采取低压形式接入电网,计量装置及以上工程由供电企业投资建设。鼓励不满1千伏用电电流等级的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未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电流等级不满1千伏工商业用户,现货市场运行时,不承当辅助服务、成本补偿等市场平摊费用。[市发改委、国网北京供电公司,各区、县(市)政府]
15.实行政府采购“免证明化”。服务业企业出席政府采购活动推行“承诺+信用管理”制,只需书面承诺符合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和资格条件而且没有税收收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失信记录,无需提供相关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等证明材料。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出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政府采购活动,采购组织机构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市财政局)
二、餐饮业纾困扶植举措
16.增加平台经济参与者经营成本。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举办中小微商户支助行动,对经营困难的餐饮商户施行特价扶植新政。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商户无偿举办数字化代营运服务,逐渐提升商户线上经营水平。[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17.带动餐饮行业推动复苏。支持企业做特色提规模,大力推广自提、外卖、无接触配送形式,鼓励发展餐饮新场景新业态,着重构建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培植一批网红街区和店面。[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18.2023年减半缴纳餐饮企业扶梯、锅炉、锅炉水(介)质等检验检查费用。(市市场监管局)
19.统筹用好各种省级专项资金,重点向餐饮企业数字化变革、餐饮特色街区改建提高、国家钻级餐饮品牌创建、“百县千碗”特色小吃品牌塑造、餐饮小吃推广促销、地方粤菜挖掘和弘扬等方向倾斜。(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财政局)
20.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与餐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把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房贷。鼓励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转债,扩宽餐饮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银银监办)
21.鼓励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老年人助餐服务给以适当支持。不得强制餐饮企业给与配套让利举措。(市商务局、市民局势)
三、零售业纾困扶植举措
22.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可免缴待业保险费,年限不超过一年,缴交期间不收罚息。具体办法由市人力公积金局另行拟定。(市人力公积金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23.商务主管部门牵头制订应急保供、重点培植、便民生活圈建设等企业名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个贷支持,适当减少按揭利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与按揭贴息。[市商务局、市银银监办,各区、县(市)政府]
24.引导金融机构强化与零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把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按揭。鼓励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转债,扩宽零售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银银监办)
25.支持批发零售企业扩产增效。支持企业扩大市场、挖潜增效,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收购整合、强强合作。支持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加强保供稳价力度,帮助重点“菜篮子”经营企业扩宽销售渠道、加强产销对接。[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四、旅游业纾困扶植举措
26.支持旅行社按规定提供相关委托服务。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商务活动等,可按规定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鼓励旅行社及相关营运机构积极参与政府相关的采购活动,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合理确定预收款比列,采购单位根据协议约定及时向旅行社支付资金。推进落实市内带薪放假和举办市内外疗疗养,支持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疗疗养基地等承接市内疗疗养业务。鼓励各级中学、教育机构在市内外举办研学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及相关营运机构等承接研学服务业务。(市文广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副总会)
27.加强对服务业场所用能保障。持续推动有序用电,鼓励向重点服务业场所倾斜。(市发改委)
28.酒店餐厅2023年1-3月的华数数字电视基础服务费减半缴纳;对承当隔离防疫任务的酒店餐厅,2023年1-6月华数数字电视基础服务费全免。(市文广旅游局、华数集团)
29.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旅游业有效个贷供给。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求预收账款、知识产权、文化版权等无形资产融资模式,扩宽文旅企业抵质押物范围。构建重点企业融资风险防治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新领取按揭利率,适当延长个贷还贷周期,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优惠。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转债,扩宽旅游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市文广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银银监办)
30.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完善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A级旅游公园、旅游渡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饭店、旅行社、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梯度培植企业及重点文旅项目等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强个贷投入,适当提升按揭额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相关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和星级以上旅馆等个体工商户分类给以小额按揭支持。(市文广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银银监办)
五、公路水路高铁运输业纾困扶植举措
31.2023年免缴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32.积极争取对符合要求的新能源公汽车的购置补助。(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
33.积极争取汽车购置税收入对地方资金的补贴,支持道路、水运和综合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等。(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
34.落实高速道路差别化收费新政。对合法装载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运输专用汽车,落实高速道路通行费六五折让利新政。对使用广东省发行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载装置的合法装载物流汽车,推行省属及市、县(市、区)属国有全资或控股的高速道路路段通行费八五折让利新政。(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35.合理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农村客运补助资金等,依据实际须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存在困难的转租车、城市公汽营运等开支。[各区、县(市)政府]
六、提高服务水平
36.举办“三乱”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金的专项治理,建立治理涉企乱收费协同整治和联合惩戒机制,避免对服务业的各项助企纾困新政疗效被“三乱”抵消。具体条例由各监管执法部门制订。(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及各监管执法部门)
37.加速兑现产业扶植资金。推进涉企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做到早分配、早使用、早起效,力争上半年达到60%。[市财政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38.强化企业信用修补。受疫情影响,未能按量代办相关证照及行政审批事项的企业,可申请延后代办,相关延后行为不列入信用记录,已列入信用记录的,可申请信用修补。(市市场监管局)
39.精准施行疫情防治举措。施行精准检测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工业园区、餐厅、商超、景点、物流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库,高效搞好流调“黄金24小时”,加强精准管控隔离,提升制造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新冠病毒卡介苗接种率,定期免费举办重点行业核苷酸检查,有效恢复和保持经济发展正常秩序。[市防治办,各区、县(市)政府]
40.构建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加强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协调等机制,高效协调解决新政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纾困扶植举措。(市发改委)
本新政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央、省颁布相关新的支持新政,一并依照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