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进高职本科?
985、双一流高校中国农业大学附属烟台研究院,近日陷入风波。 5月18日,学校官网发布高职本科招生简章,5月22日宣布休学,中间仅相隔5天。
5月18日晚,烟台研究院的同学们发现,在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官网最新一期招生简章中,烟台研究院更名为研究所工业技术。
招生简章显示,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立工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烟台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逐步构建本科、硕士、博士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增设设施园艺、现代畜牧业、电子商务3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烟台研究院大二学生程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生在北京校区学习,未来三年回到烟台校区。 学生发现高职本科招生简章后,5月19日下午,烟台研究院院长林万龙来到北京校区,向学生说明情况。
网络视频显示,林万龙向学生承诺,“农大永不办高职本科,烟台研究院保留原有招生培养模式,招生简章(工业技术学院)改为烟台研究院。”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5月20日上午,农大官网上述招生简章中的工业技术学院名称改回燕园,5月21日晚,详细内容在手册中进行了更新。 5月22日,学生提供的学校通知显示,原工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终止,烟台研究院现有招生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政策不变,继续招生。
5月23日下午,农大本科生院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停办事实,“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不举办。 专业本科,工作人员说不清楚。
至此,为期5天的“双一流”高职本科“试点”项目告一段落。
双一流高校开设高职本科课程为何受阻? 可行吗? 如何办好高职本科教育?
为什么被封锁
据农大官网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山东省农业大学教育科研机构。 据官网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平均进修率40%。 新生在北京完成第一年的学习,返回烟台研究院进行大二学习直至毕业。
烟台研究院大二学生刘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前,烟台研究院只在山东省招收学生。 2023年,他以59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985成名。 农大官网显示,烟台研究所录取最低分579分,平均分590.2分。
中国新闻周刊查阅招生简章发现,从2023年起,烟台研究院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山东、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重庆,计划招生600余人。 今年的考生是烟台研究院在读的大一学生。
“扩招的承诺是做大做强,现在突然变成职业教育本科,有拉低学校整体水平的嫌疑。” 刘奇认为,学校“先砍后打”的做法激化了矛盾。 “还没有跟学生和家长做决定,经过商量,我们这群人的未来就定了。”
程军介绍,他们曾经向本科学校的老师询问毕业证和学信网的信息,得到的答复是:“高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证和烟台研究所的一样,有不保证学信网的信息会不会变成工业技术学院。”
刘奇担心,“如果学院和专业都没有了,我怎么跟用人单位交代我不是专业本科?”
从5月18日公布招生简章引发学生不满,到5月22日宣布停课,仅用了5天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烟台研究院停办高职本科主要是前期准备和宣传沟通不充分,配套措施不完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施敬焕指出,学校不能因为有相关政策支持,就无视办学承诺。 他们应该与多方沟通,并向利益相关者清楚地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过渡以及过渡后要做什么。
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但因“专业”二字相形见绌,导致高职本科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受阻的事件屡见不鲜。社会认知。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型的实施方案》,提出“转民办、公办、退校”路径,并详细提出“探索协调全省兼并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转移”。 其中,并转是指独立学院与优质职业院校或院校合并,成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 政策出台后,不少独立学院学生和家长认为,独立学院本科生与职业技术大学合并是一种有辱人格的行为。
浙江两所独立学院在未提前通知学生的情况下,发布与一所职业技术大学合并的公告,遭到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对。 随后,浙江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明确浙江省全面暂停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并入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江苏等省市高校也相继下发停课通知。
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蔡炳玉看来,高职本科之所以推广不尽如人意,从根本上与职业教育长期吸引力较低有关。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全国有32所高职本科院校,其中大部分是民办院校升级而来,吸引力相对较低。 他说,民办高校本科升本专业、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是否可以
双一流大学开设高职本科,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蔡炳玉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从金字塔底层(注:民办高校)做起,职业教育应该‘自上而下’(注:双一流高校)启动试点,才能彻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石敬焕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基础和需求上来说,一流大学办职业教育应该具备条件。”
但她强调,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处于相对单一、同质化的办学体制,学术性强、高职本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水平不一定高,因为高职院校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重应用,重实践。 因此,她认为开设高职本科课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不会成为主流,而是代表一种态度和趋势,即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元化转变。
有观点认为,烟台研究院试点高职本科是双一流高校推进高职本科教育的一次新尝试,是在当前社会高职教育普遍“矮化”下的新探索。
石敬焕也认为,个别高校转型打造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项目是正常的。 一开始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大势上讲是不可逆转的。
怎么做
2023年5月1日,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这是职业教育法26年来首次修订。 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着力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和措施。 ,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5月24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预留了空间。开设高职本科教育专业。 高职学生不仅可以升读大专或本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此外,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高职本科教育招生规模要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在此方向下,高校应如何设置高职本科专业?
胡伟提醒,高校要理性办学。 他认为,说到高职本科,都是上高职本科的。 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考核评价的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可以说是专业本科。”
胡伟补充说,双一流大学,特别是开设职业本科课程的一流学科,必须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 其中,包括实训基地在内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考试制度、评价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要完备,要有完善的流程。 “不是落榜,是高职本科。”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双一流高校是否应开设新的高职本科专业持否定态度。 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双一流大学的很多专业其实都属于职业教育。 比如,他认为航天和航天员都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端职业教育。 社会不应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门别类,这会强化认同观念,使职业教育“矮化”。
高职本科招生也是重点。 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上述会议上,陈子骥表示,高职本科招生要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方式,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提供更适合的多元化发展机会。
对于职教高考的选拔机制,胡伟认为,职教高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普通高校,偏向应用技术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高考选拔所需人才。 重量 。
“很多学校的专业都是技术技能。” 他举了一个例子。 上海交通大学有很多适合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比如工科。
胡伟进一步认为,随着高职本科高考水平的提高,理论上应该实现横向整合。 被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发现自己动手能力强,对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感兴趣,也可以参加高职本科考试; 而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上可以跨双一流,获得合适的专业。
对此,熊丙奇也持类似观点。 在他看来,职业教育高考不应该以成绩来评价,而应该从学生的技能角度来评价。 他建议,要让全校学生参加职业教育高考,而不仅仅是中职和高职院校。 “只有学好文化课、学好技能的人,才能学好职业教育。”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本科教育,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辉在上述会议上介绍,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含升学率)持续保持高位。超过96%,高职院校达到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研究所研究员蒋大元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今年就业目标超过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 现阶段,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他指出,“无论是中职、大专还是本科,职业教育在各类教育中就业率最高。”
胡伟还认为,高职本科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巨大。 他指出,许多行业每年面临3000万人的人力缺口。 高职本科生可以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填补空缺,起到促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前景肯定是好的,关键是路对不对,是不是顺着方向走,而不是简单的‘翻牌’。”
(应受访者要求,程俊、刘奇为化名)